輾轉A股、港股多次,上美集團終于再向“港股國貨美妝第一股”發(fā)起沖擊。
10月5日,韓束母公司上美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主板上市,摩根大通、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為聯(lián)席保薦人。早在2021年2月,上美集團曾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xié)議,準備在A股上市,后續(xù)無實質進展。然而不到一年后,2022年1月17日,上美集團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于6個月后失效。
鈦媒體App注意到,作為一家擁有20年運營歷史的國貨化妝品公司,上美集團一直存在重營銷、輕研發(fā)的問題,旗下產品多定位中低端或大牌平替。在上半年業(yè)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公司仍大方向股東派息2億,僅實控人呂義雄一人套現(xiàn)1.8億。
早前,有上美員工在網(wǎng)絡平臺上投訴“績效被扣光”,疑似補貼呂義雄創(chuàng)立的隱溪茶館。鈦媒體App就此事向上美方面求證,對方回復稱“隱溪茶館與上美之間相互獨立,相關情況均可在公開信息查詢。”
凈利潤降6成,股東仍套現(xiàn)2億
資料顯示,上美集團脫胎于2002年誕生的上海黎姿化妝品公司。第二年,公司核心品牌韓束創(chuàng)立,與此后誕生的一葉子、紅色小象一同成為上美三大主要品牌。報告期內,三大品牌合共貢獻的收入分別占上美集團總收入的86.6%、91.8%、92.2%及93.0%。
上美發(fā)展歷程,來源:天風證券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上美集團分別實現(xiàn)營收28.74億元、33.82億元、36.19億元、12.62億元;分別實現(xiàn)期內利潤5940萬元、2.03億元、3.39億元、6280萬元。
可以看到,自2021年開始,上美集團業(yè)績在增速出現(xiàn)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下滑情況更嚴重,營收同比下跌三成,凈利潤下滑6成。
對于上半年營收、利潤雙降的經(jīng)營情況,上美集團在招股書中解釋稱,“COVID-19對我們在上海的生產及交付產生影響?!?/p>
根據(jù)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于2021年,上美集團是唯一擁有兩個護膚品牌年零售額均超過人民幣15億元的國貨化妝品公司。其中,紅色小象于2021年零售額已超過人民幣18億元,在中國市場國貨品牌母嬰護理產品中居首。
然而,受三大品牌毛利率下降影響,上半年上美集團整體毛利率從66.6%下降至64.9%。其中,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毛利率分別下降1.2個百分點、4.7個百分點、4.3個百分點,其他品牌毛利率則上升6.6個百分點。
事實上,2022上半年,上美集團經(jīng)營性現(xiàn)金流凈額為-7455.8萬元,對比之下,融資現(xiàn)金流凈額約1.06億元,是近三年來首次回正。期內,上美集團銀行貸款所得款項約2.16億元,去年同期該數(shù)據(jù)僅為0.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yè)績大幅下滑、現(xiàn)金流吃緊的情況下,管理層仍堅持大額派息。
2022年4月2日,上美集團在股東大會上,向全體股東宣派現(xiàn)金股息人民幣2億元。截至2022年8月31日,已經(jīng)派付現(xiàn)金股息9760萬元。余下現(xiàn)金股息預計將于公司上市前完成派付。這意味著,上美集團的股東在上市前夕緊急“套現(xiàn)”了2億元。
據(jù)招股書披露,上美集團實控人呂義雄通過直接、間接持股方式合計持有該上美91.27%的權益。以此計算,呂義雄將通過此次派息套現(xiàn)約1.83億元。
老板開茶館虧慘,疑扣員工績效填坑
呂義雄從上美套現(xiàn)這么多錢意欲何為?或許可從其虧損的副業(yè)找到答案。
今年5月,呂義雄因一條訴苦的朋友圈站上輿論風口。據(jù)多家媒體報道,呂義雄自稱,其所經(jīng)營的隱溪茶館每月虧一千多萬元,已經(jīng)連虧兩個月,且目前“看不到盡頭,若不是靠我私房錢撐著,早就倒閉了”。
公開資料顯示,隱溪茶館早期名為“禪溪”茶館,為呂義雄于7年前在上海創(chuàng)立。2016年3月隱溪(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注冊資本1000萬元,呂義雄持股99.86%,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初,茶館生意剛做半年左右,呂義雄曾透露,茶館余慶路店單日營業(yè)額達到了4萬元,當月銷售額預計突破80萬元,未來計劃在上海開出30家茶館,做成連鎖生意。七年后,隱溪茶館確實做成了連鎖,在上海、杭州、成都三地開了29家茶館,還在上海開出了一家潮汕菜,但因疫情影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這邊老板的隱溪茶館虧錢,那邊上美員工的日子也不好過。
鈦媒體App注意到,今年4月,一位自稱“上美員工”的網(wǎng)友在脈脈平臺爆料稱,“3月份的績效全部被扣光,占比工資20%多”。
來源:脈脈截圖
另據(jù)“市值風云”爆料,一位自稱為上美集團的員工表示,“上美主營化妝品業(yè)務,線上業(yè)務很廣泛,其實疫情影響也沒那么大。但是我們3月開始就是0績效,原來是和我們沒有半毛錢關系的茶館在虧錢?!?/p>
鈦媒體App曾就“隱溪茶館虧損情況”、“集團是否克扣員工績效來補貼隱溪茶館”等問題向上美方面求證,對方回復稱“隱溪茶館與上美之間相互獨立,相關情況均可在公開信息查詢?!?/p>
重營銷輕研發(fā),產品屢遭投訴罰款
據(jù)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上美集團分別產生研發(fā)開支8290萬元、7740萬元、1.047億元、5190萬元,分別占收入的2.9%、2.3%、2.9%及4.1%。
“重營銷、輕研發(fā)”是國內化妝品公司的“通病”。盡管上美聲稱其2021年的研發(fā)開支占收入的百分比在國內化妝品上市集團中排名第二,但低于3%的研發(fā)費用率也實在算不上多亮眼。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美超高的銷售費用。據(jù)披露,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13.25億元、15.36億元、15.72億元及6.08億元,分別占其總收入的46.1%、45.4%、43.4%及48.2%。也就是說,上美平均營銷開支約為研發(fā)支出的10倍。
據(jù)悉,上美集團曾邀請多位明星為其代言,比如林志玲、郭采潔、鹿晗、謝霆鋒、趙薇、楊穎、娜扎、景田、佟麗婭、王子文等。于往績記錄期間,上美集團的明星代言費分別占總收入的1.2%、0.6%、0.7%及0.8%。根據(jù)多家媒體報道數(shù)據(jù),鹿晗當紅時期的代言費更是高達8000萬元。
化妝品品牌投放廣告可以快速搶占用戶心智,塑造品牌形象。但隨著用戶成熟度的提升,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僅靠砸天價營銷費用,并不足以讓消費者買單。
成立于2015年的品牌一葉子,早在2016年宣稱“成為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面膜品牌”。然而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一葉子占營業(yè)額的比例分別為36.6%、29.8%、23%和21%。短短幾年時間,一葉子不僅收入增長乏力,品牌影響力也逐漸降低。
鈦媒體App注意到,上美集團旗下產品曾多次遭遇通報批評和處罰。
據(jù)央廣網(wǎng)報道,2021年6月,上海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抽查和檢驗509家企業(yè)的1184批次商品,共有119批次商品包裝不合格,一葉子品牌在列。此前在2015年,韓束公司因曬美白廣告,構成虛假宣傳,被上海市工商局罰款110萬元。
與此同時,針對上美旗下產品的投訴也屢見不鮮。鈦媒體App發(fā)現(xiàn),黑貓投訴平臺有多起針對一葉子面膜的投訴,原因涉及“產品有活蟲”、“使用后過敏”、“虛假宣傳”等。
來源:黑貓投訴
針對上述問題,上美方面回復鈦媒體App稱:“2022年始,一葉子從植物護膚定位轉向純凈美容,修護肌膚屏障,解決問題肌膚消費者需求。公司已在8月底召開純凈美容大會,對一葉子品牌進行定調升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