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交所官網(wǎng)顯示,安翰科技(武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翰科技”)科創(chuàng)板IPO審核狀態(tài)變更為終止審核。
安翰科技在撤回申請說明中表示,因遭到重慶金山公司惡意訴訟而申請終止,對此,重慶金山科技否認惡意訴訟。
從3月22日IPO申請被受理至今,在過去8個月的時間里,安翰科技在被多次質疑關鍵數(shù)據(jù)造假、核心產品技術含量存疑后,最終還是選擇終止IPO。
這場風波起源于今年5月10日,重慶金山、金山科技在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向安翰科技提起了8項專利侵權訴訟。
為了應對重慶金山的訴訟,安翰科技于5月28日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金山科技“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的訴訟,并于6月20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涉案全部8項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但截至目前,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fā)布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中,金山科技提起的8項專利中有6項均被“宣告專利全部無效”
11月27日,重慶金山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撤訴申請。
這6起撤回的專利訴訟,重慶金山每項僅花費25元,共計150元,而對于被告安翰科技來說損失是慘重的,錯失了一次重要的上市機會。
關于這場知識產權紛爭的案例,青峰財經(jīng)采訪了知識產權領導平臺權大師創(chuàng)始人孟潭女士,解讀知識產權商戰(zhàn)背后的邏輯。
安翰科技IPO被重慶金山阻擊:理性博弈,拒絕同情心
5月份,重慶金山醫(yī)療技術有限公司和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起訴安翰科技(武漢)股份有限公司,認為安翰科技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tǒng)”產品侵犯了自己的知識產權,提起知識產權侵權訴訟并索賠天文數(shù)字5000萬元。
作為首批獲受理的科創(chuàng)企業(yè),安翰科技于3月22日進入科創(chuàng)板“考場”,就在IPO的關鍵時期,卻遭遇了競爭對手的沉重一擊。
對于安翰科技的遭遇,很多人都會不自覺的站在同情的立場上,但從事知識產權行業(yè)多年的權大師孟潭卻不這么看:“很多跡象表明這兩家公司可能存在著長期的商業(yè)競爭關系。在現(xiàn)實條件下,知識產權保護的手段和法律規(guī)范是每個企業(yè)和個人都可以去合理使用的,重慶金山借用知識產權來狙擊競爭對手從法律角度無可厚非,不能因為安翰科技在IPO的關鍵時期遭受攻擊,它就一定是值得同情,這不是理性的規(guī)則思維。如果進行專利保護的企業(yè)或個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使用專利來保護自己,那專利的作用又該如何體現(xiàn)呢?”
在權大師孟潭看來,這場知識產權紛爭對于整個社會的積極意義在于:它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知識產權可以成為商業(yè)競爭的有效手段,不僅可以構建商業(yè)壁壘,甚至可以阻礙競爭對手IPO,威力不容小覷。
在法律與規(guī)則面前,只有合法與不合法、合規(guī)與不合規(guī)之分,沒有善良與邪惡、對與錯、好與壞之別。
重慶金山以維護自身權益為名,合理利用知識產權規(guī)則與競爭對手展開博弈,這本無可厚非,在商界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問題在于,重慶金山與安翰科技都跟一位院士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位院士與金山的創(chuàng)始人合著過一本書,他也是安翰科技的專家顧問,這就為可能出現(xiàn)的技術性同源問題埋下了風險和隱患。
在安翰科技選擇終止IPO后,很多人指責重慶金山“惡意訴訟”,對此權大師孟潭指出:“大家所謂的惡意訴訟,基本是因為重慶金山申訴的專利在后續(xù)大部分被無效掉了,我認為專利無效這個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說明金山的專利質量比較差,重慶金山被無效的的專利中只有一個是專利發(fā)明,其他都是實用型專利?!?/p>
就目前的市場環(huán)境來看,很多企業(yè)主對于知識產權安全的概念依然很淡薄,甚至存在一些誤讀。重慶金山的專利多達600多個,但大多卻是“徒有其證”,專利撰寫質量有瑕疵,導致權利的穩(wěn)定性也有存疑,這些知識產權一旦出現(xiàn)在知識產權糾紛的關鍵時刻,難以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權大師孟潭解釋說:“很多人認為寫到說明書里的方案,就等于我們的權利范圍,但其實并非如此,專利的權利范圍由專利文本中的權利要求來決定,只有在某人/法人執(zhí)行了主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別才會被認定為侵權。如果授權專利的權利范圍越小,它對公眾的權利侵占就越小,審查員就越傾向于給予這個專利授權;如果授權專利的權利范圍越大,就意味著公眾的權利越小,這個專利授權的難度越大。審查員就越傾向于越不給你這個權利?!?/p>
青峰財經(jīng)了解到,目前中國很多專利撰寫人員還停留在過去落后的概念認知里,習慣于只寫一個符合法律合規(guī)的文本。很多科技公司的專利權通常就是技術人員先寫好技術方案,然后再交給當?shù)氐囊粋€事務所,最終從形式上交到了專利局,然后再從形式上拿到了證書。但是,這往往不夠。
“從重慶金山這個例子我們能看出來,首先是有專利就比沒專利強,有專利至少有可以去訴訟的武器,至少在流程上可以讓對方先停下來,沒專利就相當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次是好質量的專利和不好質量的專利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高質量的專利才有可能贏得最后的結果。”權大師孟潭分析,“要想做好真正意義上的專利保護,需要找真正有商業(yè)思維能力的代理機構,可以理解到專利與商業(yè)之間關系去認真完成高質量的知識產權保護?!?/p>
海底撈千億估值背后:知識產權立了大功
知識產權對一家公司發(fā)展的重要性不言而明,比如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的海底撈火鍋。
海底撈從誕生起,就一直踐行著知識產權先行的戰(zhàn)略思想,牢牢地將自己的核心商標握在自己手中。
1994年海底撈門店開業(yè),就在第二年1995年,海底撈就申請注冊了第一枚“海底撈”商標,申請第43類類別,覆蓋商品服務為“餐館、臨時餐室、自助餐館、快餐館”等項目。
在招股書中,海底撈明確提出了知識產權方面的風險,已經(jīng)意識到專有技術、食譜、配方、商業(yè)機密及其他知識產權(包括名稱、商標及餐廳獨特的設計環(huán)境)的有效保護對品牌價值和業(yè)務發(fā)展至關重要。
海底撈上市時,核心商標“海底撈”相關的共計29件商標已經(jīng)分別在其市場經(jīng)營的國家和地區(qū)成功注冊,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泰國、印尼、新加坡。
(圖:海底撈招股書當時已擁有之核心商標)
(圖:海底撈招股書明示當時正在申請之核心商標)
根據(jù)權大師智能商標查詢系統(tǒng)結果顯示,海底撈以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為主體申請了近695件商標,包含“海底撈、海底撈HI、海底撈火鍋、海底撈調味料 HI”等包含品牌名稱的商標。
(圖:海底撈相關商標)
根據(jù)媒體公開報道,海底撈就侵犯其核心商標“海底撈”的商標糾紛,打了不下十幾場訴訟。
2007年,海底撈狀告北京一家餐飲公司使用“天天海底撈”品牌進行宣傳,獲賠50萬元。
2010年,海底撈進軍沈城,將六家侵權店面告上法庭,啟動維權方案。
2012年,海底撈火鍋店狀告“銀馨春天海底撈”,獲賠4萬元。
2014年,海底撈起訴四人擅自使用海底撈商標,獲賠21.9萬元。
2017年狀告“海底撈珍”飯店,獲賠3萬元。
通過一連串的維權活動,海底撈避免了山寨店對品牌的傷害,維護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在行業(yè)內逐步樹立品牌微信和用戶忠誠度。知識產權的周全保護為海底撈后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為千億市值做出貢獻。
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投入,很多企業(yè)做的和實際業(yè)務嚴重不匹配,權大師孟潭說:“如果花了百萬級別甚至千萬級別的投入研發(fā)出來了一個產品,預期是這個產品投入市場后可能有上億的回報,在保護的選擇卻選擇花五千塊錢!這顯然不正確的做法?!?/p>
孟潭給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不重視自己產品的專利保護,就好比建了一座一百層的樓,但大樓的地基卻只打了一層,這棟大樓建成后肯定會搖搖欲墜?!?/p>
但是她也表示,專利也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跟企業(yè)的發(fā)展階段去結合。企業(yè)的資金最重要還是要落在發(fā)展上,特別是在公司的初創(chuàng)時期,如果連生存都難以為繼,那么更難談將資金花費在知識產權上了。
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來說,沒有辦法解決知識產權保護和資金短缺之間的矛盾。孟潭表示在權大師服務客戶的經(jīng)歷中,至少可以采取如下方式來解決:
把產品顯性的特征先保護起來,等到商業(yè)項目有一定的發(fā)展前景后,再跟進對其他技術特征進行保護。
如果公司發(fā)現(xiàn)產品的顯性特征非常多,受限于資金,可以把多個方案先歸納寫到一個專利案件里,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定前期成本,隨著企業(yè)的發(fā)展,再利用專利制度的規(guī)定進行分案保護。
搜狗百度輸入法專利之爭:借知識產權紛爭提升品牌影響力
很多知識產權的糾紛案件,鬧得沸沸揚揚,到最后都轉變成了一場商業(yè)廣告秀。比如,海信與西門子商標之爭,搜狗訴百度侵犯搜狗輸入法專利,小i機器人訴蘋果侵權案等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一種品牌宣傳的方式。
“當初搜狗為什么要訴百度的輸入法,歸根結底是因為當時百度的輸入法的用戶數(shù)量在迅速增長,搜狗需要通過這種方式表明立場和態(tài)度,告訴大家搜狗擁有非常多的輸入法專利,是輸入法的行業(yè)領導品牌。”權大師孟潭如是分析。
2012年,iPhone 4S中Siri的“橫空出世”無疑為蘋果公司賺足人氣,卻也因其涉及眾多技術問題而引發(fā)一些法律糾紛,其中上海智臻公司以“Siri”侵犯其“小i機器人”專利為由狀告蘋果公司的訴訟一度引發(fā)極高關注。
原告上海智臻智能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臻公司”)是一種聊天機器人系統(tǒng)的專利權人,該專利的產品之一被稱為“小i機器人”,它可以智能地完成與客戶聊天、天氣查詢、地圖查詢、機票查詢等多種功能。
智臻公司經(jīng)對比分析后認為,蘋果手機的Siri功能非法使用了智臻的專利技術,Siri的技術方案落入了智臻所主張專利的保護范圍,構成專利侵權。
最終,智臻公司的起訴被以裁定的方式駁回。雖然被駁回,但是這個事件引發(fā)了媒體的廣泛報道,小i公司也走進了公眾視野。
權大師孟潭說:“智臻告蘋果沒成功,是因為它的專利文本有缺陷,但是這件事引起的媒體報道和社會關注相當于給智臻打了很多免費的廣告,所有人都知道原來小i搞機器人這么厲害。”
無印良品、New Balance在華“丟了”中文商標:缺少知識產權全球戰(zhàn)略布局
近日,無印良品在中國“丟了商標”的新聞炒的沸沸揚揚,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無印良品商標糾紛案終審落定,日方落敗。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無印良品”第24類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fā)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并賠償經(jīng)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余元。
在2000年日本無印良品還未進入中國前,中國的商標數(shù)據(jù)庫中已經(jīng)有了“無印良品”這個名字。
商標委員會認定日本無印良品在申請“無印良品”在第24類家用紡織品與有效商標“無印良品”構成近似,且使用“無印良品MUJI”的產品,在第24類家用紡織品侵害了有效商標“無印良品”。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無印良品在日本就已經(jīng)很火了。2001年,“無印良品”商標在中國被搶注,核定使用在第24類“棉織品、毛巾、毛巾被、浴巾、枕巾、地巾、床單、枕套、被子、被罩、蓋墊、坐墊罩”商品上。該商標后來被轉賣給棉田公司。2005年5月,日本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下稱良品計畫)在中國成立上海無印良品,主要經(jīng)營生活雜貨等商品。2014年及2015年,無印良品在這一類別的商品上也使用了無印良品商標,這就造成了侵權。
權大師孟潭指出:“大部分國家都是采用的先申請制來確定權利;這次無印良品在中國丟掉了商標,追其最早的原因,是因為良品計畫在早期未充分考慮全球商標布局,導致在中國區(qū)域的商標未及時申請,另外,在類別的保護上,良品計畫當時也沒有充分考慮后續(xù)商品的延展,導致品類上的缺失?!?/strong>
無獨有偶,無印良品跟幾年前國際知名品牌New Balance(新平衡鞋運動公司)在中國遇到的情況非常類似。
擁有百年歷史的New Balance在華發(fā)展可謂一路艱辛,New Balance是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其中文商標“紐巴倫”被代理商搶注,并仿制了大批低質量的New Balance跑鞋,并以New Balance鞋的幾分之一的價格銷售出去。就這樣正版New Balance多年經(jīng)營起來的品牌形象和定位一時之間被滿大街的山寨品劣幣驅逐良幣,最終New Balance于2002年退出了中國市場。
2006年,New Balance在華成立分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使用中國消費者對其品牌通俗叫法“新百倫”作為中文商標,可是這一商標早在1994年8月就被別人搶注,后來轉讓給周樂倫,周樂輪并未一開始就起訴New Balance侵權,而是等“新百倫”品牌影響力做大,才來起訴,并索賠9800萬,最終New Balance敗訴,被法院判賠500萬元,再次失去中文商標。
權大師孟潭表示:這些案例都是早期這些品牌商做商標保護不周全,才被別人鉆了空子、撿了漏,讓自己陷入被動局面。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日前發(fā)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WIPI)2019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去年中國提交同等專利申請6.6429萬件,僅次于美國、日本、德國、韓國之后,排名全球第四。
在日前剛剛成功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一份《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huán)境新進展報告》就我國在2018年的偽劣產品整治、網(wǎng)絡轉載、視頻產品等的工作成果做了詳細發(fā)布。
其中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中國重拳打擊涉外商標注冊侵權案6000余件,案值1.51億元,同比增長50.1%。
在目前的大環(huán)境下,中央和地方正協(xié)同發(fā)力加碼知識產權保護支持政策,其中加強新領域新業(yè)態(tài)產權保護、優(yōu)化協(xié)作銜接機制等正成為新一輪施策重點。
權大師孟潭說:“無論中外,無論大小公司,在知識產權方面都不乏踩坑案例。謀求長遠發(fā)展的企業(yè)一定要把知識產權要上升到商業(yè)競爭的戰(zhàn)略層面,要有目的性,也要講求排兵布陣。
要更多地從商業(yè)的角度去考慮,如何做?如何用?用到哪些地方?要阻止誰?”
因為對于企業(yè)而言,“抓住了核心知識產權,就是抓住了財富與未來?!?/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