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片高票房,好片無人看,這是令人揪心的兩種極端。
但是就在最近,一部高評分的電影票房撲街,無數(shù)網(wǎng)友卻說活該。
它就是國產(chǎn)動畫電影《雄獅少年》。
正式上映前,提前看過影片的業(yè)內(nèi)人士就已經(jīng)被它折服,預測票房最高達25億!
上映后,它不負眾望拿下豆瓣8.3的高分。
上映首日,它的排片高達25.2%,超過同天上映的《誤殺2》。
而如今《誤殺2》的票房已經(jīng)超7億,《雄獅少年》僅為1.4億。
票房撲街,熱度卻居高不下。
原因是,主角團的樣貌,尤其是眼睛,被網(wǎng)友認為迎合了西方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涉嫌辱華。
哪怕央視、《光明日報》等官媒都明確為它站臺,網(wǎng)友仍不買賬。
憤怒的網(wǎng)友連央視都不信了。
對于吹爆《雄獅少年》的人,網(wǎng)友的回應是:
《雄獅少年》票房撲街幾乎已成定局。
但是,真的是“瞇瞇眼”害得它叫好不叫座嗎?
2021年國產(chǎn)第一,淪為2021年最慘電影
拋開主角樣貌的爭議,《雄獅少年》在一些方面很有“國漫之光”的樣子。
在題材上,它是個大膽的嘗試。
以往火爆的國產(chǎn)動畫電影,一定要帶上孫悟空、哪吒等大IP,仿佛只會講神話傳說。
《雄獅少年》卻選擇了完全原創(chuàng),并且走現(xiàn)實主義路線,關(guān)注留守兒童,非常難得。
在這方面,別說是動畫片,中國的真人電影都很少涉及。
另一方面,《雄獅少年》的制作水準,也絕對黑不了。
一眼就讓人感受到廣東城鄉(xiāng)風貌的畫面。
以及纖毫畢現(xiàn)的細節(jié),比如獅頭,每根毛發(fā)都是單獨運動。有人評價:“只要畫面中不出現(xiàn)人物的臉,那就是隨便截圖都可以說是實拍的?!?/strong>
所以,盡管《雄獅少年》的監(jiān)制張苗形容它是無IP、無明星、無流量的“三無產(chǎn)品”,但是它依舊被看作是賀歲檔的種子選手。
出于對質(zhì)量的自信,《雄獅少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點映。
果然,媒體口碑爆棚,吊足了普通觀眾的胃口。
這樣的樂觀情緒,甚至直接推動了出品方之一的華錄百納的股價,從12月6日的4.97元/股,一度飆升至7.29元/股!
高票房似乎唾手可得。
沒想到,票房沒爆,網(wǎng)友的怒火爆了。
有人將主角略加“打扮”,瞬間神似“傅滿洲”。網(wǎng)友恍然大悟:終于知道哪不對勁了。
更離譜的是,還有人發(fā)現(xiàn)《雄獅少年》主角的面部輪廓不像人,更像是黑猩猩。
相比之下,“異形的輪廓都比雄獅少年更接近人。”
而當網(wǎng)友得知《雄獅少年》的原畫并沒有“瞇瞇眼”,同時又聽聞《雄獅少年》被法國昂西電影節(jié)主推為“東方人物的典范”,怒火徹底被點燃。
網(wǎng)絡傳聞的《雄獅少年》原畫
在網(wǎng)友看來,這大概就是“作案動機”:為了拿獎,故意改變原畫,迎合西方。
更有人認為這是“裹著糖衣的毒藥”:“高質(zhì)量內(nèi)容+一點偏見=慢慢的就接受了”。
從此,誰還敢夸《雄獅少年》,誰就是收了錢的“水軍”。
《雄獅少年》遭到了全網(wǎng)痛罵?!袄娪啊薄安[瞇眼”“唐氏綜合征”成為了排名前三的熱詞。
最后,《雄獅少年》票房慘淡,網(wǎng)友幸災樂禍。
高評分成了它如今唯一的安慰。
“瞇瞇眼”,不是坑慘《雄獅少年》的罪魁禍首
許多喜歡《雄獅少年》的觀眾覺得抨擊的人不可救藥。
“審美越來越單一了,難道小眼睛的人就不能活了?”
的確,瞇瞇眼不應該受到歧視,在大量的影視動漫里都能看到瞇瞇眼的角色。
動漫里的瞇瞇眼角色
但《雄獅少年》真正的問題不在于瞇瞇眼,而是在于“吊梢眼+寬眼距”。
“吊梢眼+寬眼距”,既不是瞇瞇眼也不是丹鳳眼的特征,而是很不幸地,更符合西方丑化中國人的詭異形象。
其實只要稍微調(diào)整下眼間距,人物就會顯得正常很多。
所以一位網(wǎng)友說道:“如果我們能接受《雄獅少年》,那么就該向杜嘉班納、清華美院、《尚氣》、陳漫,一一道歉?!?/strong>
片方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片方的解釋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故事。
《雄獅少年》說的是廣東農(nóng)村的留守少年阿娟、阿貓和阿狗,在退役獅王阿強的培訓下參加舞獅比賽,成長為舞獅新星的故事。
毫無疑問,故事里少不了逆襲、熱血的元素。
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后期逆襲,他們認為,主角們既然是咸魚,初期就不能太帥,要顯得很頹廢、很弱。導演孫海鵬說:眼距如果太近的話,會讓人物顯得精神,不太好欺負的樣子?!?strong>“只能把他弄得臟臟的,然后故意扮丑?!?/strong>
這種解釋并沒什么毛病,但是在執(zhí)行中,片方卻暴露出了一個致命傷:不接地氣。
從杜嘉班納到陳漫,近兩年大眾對“吊梢眼+寬眼距”有多反感,但凡有部能上網(wǎng)的手機,誰都能有深刻的體會。
陳漫拍攝的照片
可是片方忽視了大眾的聲音,堅持用不被大眾待見的“高級感”。
面對爭議,張苗回應:“審美需要百花齊放?!?/p>
這番政治正確的回應,又慘遭網(wǎng)友回懟:美是多元的,丑也是多元的,而不是統(tǒng)一的“吊梢眼+寬眼距”。
當爭議的聲音越來越大,片方又給了一個更正式的回應。
他們不會想到,這個回應徹底暴露了他們的不接地氣和不專業(yè),進一步刺激了大眾的負面情緒。
為了證明《雄獅少年》的人物形象不是他們刻意為之,導演解釋道,在創(chuàng)作時,他們跑到廣東多個地方采風。
言下之意,人物形象是參照廣東人的樣貌設計的。
導演還希望大家能拿出鏡子,或者打開手機,關(guān)掉濾鏡,好好看一看(自己),同時“想想身邊的朋友,想想如果是阿貓、阿狗的話,應該長成什么樣子。”
一時間,網(wǎng)友都來調(diào)侃:“廣東人,你今天照鏡子了嗎?”
導演的一番話成功冒犯到了大量廣東人,他們紛紛現(xiàn)身解釋:廣東人真不長這樣!
不接地氣的審美和回應,讓《雄獅少年》的路人緣所剩無幾。
其實,《雄獅少年》完全可以避免如今的慘狀。
去年美國的真人CG電影《刺猬索尼克》,在上映前遭到觀眾集體吐槽形象問題,片方就立即延期,修改索尼克的形象。
左:修改前;右:修改后
根據(jù)映前調(diào)研的結(jié)果去調(diào)整形象甚至劇情,是很多電影都會做的工作。
因此按理說,《雄獅少年》不可能不知道部分觀眾對形象的反感。
可惜片方?jīng)]有往心里去,他們更在意的是按期上映,不想延期。
從一開始,《雄獅少年》的導演和監(jiān)制就定下了2年的期限。而一部動漫電影的制作周期普遍是3年到5年。
他們不想拖太久,擔心把握不好幾年之后的市場。
一部想賺大眾錢的商業(yè)電影,卻從上映前到上映后都沒有顧及大眾的感受,結(jié)果只能是孤芳自賞。
“國漫之光”四個字,快變成貶義詞了
即便沒有人物形象的爭議,整體而言,《雄獅少年》離“國漫之光”也仍有距離。
《雄獅少年》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動畫電影,然而片中充斥著各種不現(xiàn)實的內(nèi)容。
(以下內(nèi)容有輕微劇透,請謹慎服用)
為了突出留守兒童的慘,主角的父母多年過年不回家。
實際上,他們在廣東省內(nèi)打工,幾乎不會受春運鐵路的影響,坐大巴、騎摩托,就算是走路也能走回家。
最離譜的是,在一場舞獅比賽中,主角團殺出重圍,居然是靠師傅的腳臭熏倒大多數(shù)對手......
同樣不現(xiàn)實的還有結(jié)尾,毫無舞獅經(jīng)驗的主角團,僅僅通過短期的突擊訓練就打敗了苦練十幾年的一眾對手。對此,很多了解舞獅的人表示:不管他們是不是萬中無一的天才,不管他們的師傅是誰,舞獅絕對不可能速成。
最后,為了彰顯現(xiàn)實主義,主角在贏得舞獅比賽后,還是無奈地去大城市打工。
真實情況是,能達到片尾那樣高超的舞獅的水平,他們完全可以靠舞獅賺更多的錢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所以《雄獅少年》真正配得上“國漫之光”稱號的地方,基本只剩下畫面,以及其他被稱為“國漫之光”的動畫里都會提到的兩個字:死磕。
在他們的宣傳中,我們知道了他們有著極致的態(tài)度,死磕每一幀畫面。
為了把影片中的木棉花拍得生動形象,導演等人帶著電腦桌椅,全部搬到木棉花樹下,觀察了整整兩天。
為了完美展現(xiàn)獅頭上毛發(fā)舞動起來時的行云流水,制作組不惜爆肝,據(jù)說最難的一幀畫面,足足花了10個小時才完成。
但是,有什么用呢?
沒有人會因為片方的死磕和極致買單,觀眾只會為自己喜歡的電影買單。
影片的畫面好,已經(jīng)很難感動觀眾。
大部分影迷都看過皮克斯、迪士尼、夢工廠,以及日本的動漫,好畫面對觀眾而言是稀疏平常。
《你的名字》
片方很會死磕,同樣感動不了觀眾。
比《雄獅少年》更難、更會死磕的故事比比皆是:《大圣歸來》做了8年,《大魚海棠》籌備了12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做了3年多。
努力并不一定就會獲得認可,例如《大魚海棠》豆瓣評分6.9,制作4年多的《姜子牙》,評分也才6.7。
《哪吒之魔童降世》
所謂死磕的態(tài)度和極致的畫面,只能是成功后的錦上添花,和“國漫之光”沒有必然聯(lián)系。
“國漫之光”不取決于一兩個畫面,而是取決于電影內(nèi)外的整體內(nèi)容。
“國漫之光”不取決于影視大V的評價,而是取決于觀眾的認同。
如果有些許進步就能稱為“國漫之光”,這樣的榮譽未免太廉價了。
參考資料:
鈦媒體.《<雄獅少年>制片人張苗:國漫優(yōu)等生是如何孵化出來的》
吳曉波頻道.《<雄獅少年>導演專訪:一群普通人托舉起的“年度最佳國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