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硅谷銀行宣布破產
據中新網消息,7日剛宣布“連續(xù)五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國最佳銀行榜單”的明星銀行——美國硅谷銀行突然被宣布接管,在事實層面上宣告倒閉,震驚全球。該銀行在福布斯年度美國最佳銀行榜單排名第20位,2022年末資產規(guī)模2090億美元。這一結果,令人唏噓。美國當地時間10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fā)布公告稱,美國硅谷銀行10日被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金融保護和創(chuàng)新部關閉,并指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為接管方。硅谷銀行的總辦事處和所有分行將于13日重新開放。據外媒報道,該銀行關閉的原因為“流動性不足和資不抵債”。據美聯社報道,作為美國第16大銀行,硅谷銀行是科技行業(yè)、初創(chuàng)企業(yè)和科技工作者之間的主要金融渠道。但恰恰是與科技行業(yè)的聯系加劇了它的麻煩。科技股在過去18個月受到重創(chuàng),整個行業(yè)都在裁員,風投資金也一直在下降,拖累硅谷銀行。(海外網)
2,三只松鼠訴三只狐貍侵權獲賠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與河南三只狐貍食品有限公司、河南一只狐貍實業(yè)有限公司相關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一審判決書公布。文書顯示,原告三只松鼠公司稱,被告三只狐貍公司銷售的食品包裝標識,與原告注冊商標極為近似,導致相關消費者混淆,侵犯了其注冊商標專用權,案涉侵權商品系被告三只狐貍公司委托被告一只狐貍公司生產,故訴求法院判令兩被告立即停止商標侵權行為,并賠償原告15萬元。(天眼查)
3,北京一沃爾瑪門店因1年6次被罰停業(yè)
北京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昌平東關分店因去年違反食品安全法受到6次行政處罰,被北京市昌平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責令停產停業(yè)。(天眼查)
4,迪士尼公司CEO承認門票漲價“過于激進”,50年攀升近40倍
華特迪士尼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艾格近期承認,迪士尼樂園門票漲價可能“過于激進”。數據顯示,過去50年間,迪士尼世界和迪士尼主題公園的價格增長了3871%,攀升將近40倍。(海外網)
5,2月國內動力電池榜:寧德時代市占率再下降,比亞迪大漲13%
3月12日消息,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盟最新數據顯示,裝車量方面,2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21.9GWh,同比增長60.4%,環(huán)比增長36.0%。2月,雖然寧德時代以9.6GWh的裝車量再次奪冠,但其市占率再次出現下滑,其中環(huán)比下降0.7個百分點,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比亞迪裝車量7.5GWh,環(huán)比上漲36%,同比上漲158.6%,市占率同比大漲13個百分點,市占率逼近寧德時代。(第一電動)
6,長城汽車全系新能源產品將于2024年全面普及四驅
長城汽車于日前正式發(fā)布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H(Hybrid)代表混動,i(intelligent)代表智能,4代表(4WD)四驅系統,該技術將首搭近期上市的全新哈弗新能源車型。全新Hi4通過3擎9模的動態(tài)切換與智能能量管理系統,真正實現“四驅的體驗、兩驅的價格,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長城汽車的全系新能源產品也會在2024年全面普及四驅。(長城汽車發(fā)布會)
7,神州優(yōu)車被強執(zhí)19億
神州優(yōu)車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則被執(zhí)行人信息,執(zhí)行標的19億余元。該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法定代表人為陸正耀,注冊資本約26.86億人民幣。(天眼查)
8,科創(chuàng)板專精特新“小巨人”業(yè)務穩(wěn)定增長,2022年營收同增38%
2022年,科創(chuàng)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主營業(yè)務總體穩(wěn)定增長,預計實現營業(yè)收入6904.19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逾七成公司營收保持增長,44家公司增長幅度超過50%;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725.21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過半數保持增長,52家公司增長幅度超過50%。(上證報)
9,“斯坦德機器人”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
斯坦德機器人(Standard Robots)已于近日完成C輪融資。本輪融資金額數億元,由小米產投領投,中信建投投資跟投。此次融資將進一步夯實斯坦德作為工業(yè)移動機器人頭部公司的影響力。(睿獸分析)
10,營銷科技企業(yè)“馳騖科技”獲億元B輪融資
36氪獲悉,營銷科技企業(yè)“馳騖科技”(ChiefClouds)完成億元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恒生數字產業(yè)基金領投,陜投成長基金和老股東IDG資本跟投。融資資金將用于繼續(xù)夯實產品優(yōu)勢及加速市場拓展。據介紹,公司主要提供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數據中臺和營銷應用,為企業(yè)搭建消費者數據平臺CDP,以此為基礎構建數字媒體優(yōu)化、數字陣地運營、CRM、智慧導購等主要營銷產品。(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