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哲學課題?
那么,人類是先會釀酒,還是先會喝酒呢?這是一個演化的課題。
遠古時代,人類在缺少食物的情況下,必須以植物果實作為熱量來源之一。由于缺少保存方法,水果會產生發(fā)酵,從而產生酒精。大約 1000 萬年前,人類體內乙醇脫氫酶4 基因中的一個單氨基酸突變,增強了人類對酒精代謝能力,漸漸的,對酒精的攝入,被深深的植入到了人類的基因當中。在農業(yè)文明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酒開始作為一種儲存食物熱量方式,開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第一層--生理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酒開始成為了一個商業(yè)課題,人可以通過借酒澆愁、推杯換盞等方式用酒滿足了安全需要(第二層)、歸屬和愛的需要(第三層);有人甚至能通過酒來滿足自己的尊重需要(第四層)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第五層),比如西漢CFO桑弘羊推行酒類專賣。
所以酒這種滿足馬斯洛需求理論所有層級的理想產品,最終成為一個跨文化地域的全球性剛需。
以酒為例,一款成功的產品,需要滿足一樣東西,它像空氣和陽光無處不在,卻又無法真正的觸碰,是最無法用語言表達,最難以用模型勾勒,最深奧晦澀的東西,它就是商業(yè)的本質:人心。
那么如何利用人心,將自己的產品打造成領域內的剛需?知頓君認為以下三點,最為重要:
信仰--最高的營銷
信仰,是人們對某種主張的尊重和相信,如果一個人擁有自己的信仰,并以此為自己行動的準則,那么這個人的心理就會處于一個非常舒適的狀態(tài)。
對于一款產品,一旦在契合了人們對信仰的需求,那么這款產品會在消費者群體中形成極高的忠誠度,有時甚至對消費者心理、決策以及最終的消費行為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從喬布斯時代起,蘋果就不僅僅是一種商品,喬布斯用充滿儀式感的隆重發(fā)布會、新穎的產品造型、對競品的貶低、以及智能手機對傳統(tǒng)手機的革命,成功的將蘋果這個品牌塑造成了一種意識形態(tài),甚至在一定意義上,蘋果品牌的商品屬性已經(jīng)被剝離,而被塑造成了一種意識形態(tài),而消費購買蘋果,變成了一種踐行自己生活理念的方式,使用蘋果產品,成為了獲得優(yōu)越感的精神滿足手段。當這種目的達到時,人們便不由自主的不顧錢包與健康,在蘋果專賣點門口熬夜排起長隊。
充滿宗教儀式感的蘋果發(fā)布會
品牌可以被塑造成信仰,信仰,同樣也可以為品牌或產品加成。
偉大的文明就是一種信仰,就像諸葛亮為了“興復漢室”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樣。五千延續(xù)不斷華夏文明所形成的文化沉淀結合幾十年來國力的增強,強大的民族自豪感所形成的信仰,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所帶來的傳播效率提升,讓一種消失了近三百年的產品重新火熱起來:漢服。
服裝,作為一個民族性格、行為和文化的系統(tǒng)折射,不可避免的會成為一種符號,伴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因處理疫情不當而被去掉“月亮比較圓濾鏡”的國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必將會在文化信仰的作用下在許多領域強勢出現(xiàn),2017年到2019年,淘寶天貓上的漢服品類銷售額增長了6倍,今年上半年,已有超過2000萬人在天貓上買漢服。漢服從十幾年前的一個小圈子,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了擁有數(shù)千萬消費者、數(shù)十億產值的大產業(yè)。除此之外,國潮也所謂一個時尚品類,在年輕人中日趨流行。文化信仰對于這些產品的助力,不可忽視。
懶惰--選擇的助力
懶,也是人類的一種天性。
人們不愛做飯,于是有了快餐館;
人們不愛走路去快餐館,于是有了餓了么/美團;
吃多了懶得去健身房,于是有了醫(yī)美減肥;
有人說懶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真正動力,知頓君認為這句話確實有點夸張,但也不可否認,在用戶需求能被產品滿足的情況下,用戶一定會選擇使用起來更加簡單便捷、易操作,不費腦力的產品。
那么滿足用戶懶惰的目的是什么?還是以外賣這個最直觀的例子來看,直接點外賣省去了做飯的時間,在以往的外賣訂單中直接點選“再來一單”,以節(jié)省挑選的時間,所以知頓君認為,滿足用戶的懶惰目的,是直接滿足用戶行為效率的提升。
當然了,知頓君觀察,用戶在一方面不適用懶惰的天性,用戶不在乎方不方便,效不效率,那就是吐槽產品。
信任--最終的決策
信任對任何關系,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是一件至關重要的必需品。知頓君現(xiàn)在市面的上的自媒體為例(無論是文字自媒體、視頻自媒體還是直播)。
自媒體的變現(xiàn)方式無非有以下幾種:廣告推廣、電商和知識付費(其實本質也是電商)。不管是采用何種變現(xiàn)方式,自媒體所依托的都是通過內容的產出,獲得觀眾,進而獲得認可,最終獲得信任。
所以知頓君經(jīng)常能聽到一些做短視頻自媒體博主的吐槽,說自己明明有十來萬萬粉絲,但是變現(xiàn)比較難。根據(jù)知頓君觀察,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自媒體,它的內容通常是特別快餐化,比如一個短視頻自媒體,它所發(fā)布的內容是流量明星的影視或綜藝內容剪輯,借助流量明星的人氣和智能推薦,可能會在短期內就積累數(shù)量可觀的粉絲。但用戶關注這個自媒體賬號的原因是基于對這個流量明星的認可和崇拜,而不是對這個賬號的信任,可能粉絲會感激賬號的運營者將他們所喜歡的流量明星的內容進行再加工,但是想讓他/她們?yōu)榇舜蜷_錢包,那就呵呵了。
同時,如果是視頻自媒體的內容上,相當強調“真人出鏡”,除了出鏡的俊男靚女帶來的視覺享受之外,固定的真人持續(xù)的出現(xiàn)在視頻內容中,并與觀眾互動,本身也是潛移默化中塑造信任的過程。
有了信任之后,變現(xiàn)是自然而然的事,比如開通與自媒體內容相關的產品進行電商售賣,如果再運用一些銷售手段和用戶激活,很可能一個小有名氣的品牌就會通過這個自媒體誕生。
以上就是知頓君對于如何通過人心打造“剛需產品”的一些看法。(文/知頓 知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