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與資本往往是緊密連接,相互作用的。
在“十一”節(jié)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海天味業(yè)股價開盤便遭遇大跌,一度下跌超過了9%,市值增發(fā)330億。截止收盤,跌勢依然沒止住,下跌9.35%,距離跌停只有一步之遙。
海天醬油,本來離大家也不遠,作為超市國家上最常見的醬油品牌,說其是大家餐桌上的“老朋友”并不為過。
但就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期間,這位“老朋友”卻因為“雙標門”事件,在消費者的口中“變了味”。海天也曾先后三次發(fā)布聲明,對相關問題進行說明解釋,并表達了維權立場,更有相關協(xié)會出來站臺表示“支持相關企業(yè)維權”。但聲明似乎并沒有平息消費者的質疑,反而“強硬的維權表態(tài)”似乎激發(fā)出了更多的對立情緒。
一個中國人民餐桌上的“老朋友”,怎么一下子就在中國老百姓的口中和心中變了“味道”呢?
輿論,添加劑風暴之下的“雙標門”
先跟大家簡單捋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
首先要介紹一位短視頻博主“辛吉飛”,說他在國內掀起了一場“食品添加劑風暴”毫不為過。
這位在平臺有幾百萬粉絲的視頻博主,通過一個短視頻,講述了如何用各種添加和水生產出所謂的工業(yè)醬油。“辛吉飛”實驗中的醬油,成分只有水以及各類添加劑,壓根不需要一顆黃豆作為原材料,更談不上漫長的發(fā)酵工藝。
“辛吉飛”類似的視頻其實有很多:一堆添加劑,經過簡單的勾兌加工,就能變成我們在超市貨架上、市場里隨處可見、隨手買到的入口食品。
這樣的視頻,很容易就能挑動大家關于食品安全的那個脆弱的神經,也因此博主“辛吉飛”迅速在全網收獲了幾百萬粉絲,加上這位博主坐擁巨大流量卻沒帶貨也沒賺錢,因此很多人都親切地稱其為“飛哥”。
更有不少人直呼:在食品安全領域,飛哥稱得上一位平民英雄,而“辛吉飛”那句“都是科技與狠活兒”也成為了年度流行熱詞和大家張口就來的梗。
在這位“飛哥”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視頻的配料表。這一關注不要緊,大家發(fā)現很多食品的配料表當中不僅含有添加劑,而且添加劑的種類的數量非常多,有網友開玩笑表示“堪比化學元素周期表”。
再說回“辛吉飛”勾兌醬油的那期視頻,就在“辛吉飛”如往常一樣發(fā)了那期短視頻之后,大家將目光聚焦在了家中最常見的醬油品牌海天的配料表上,并且不出所料地發(fā)現了添加劑的身影。
其實“辛吉飛”的短視頻涉及的食品種類非常多,牛奶類、火腿腸、甜點類等等,醬油這期視頻并沒有特別之處。但是另外一個關于海天醬油的短視頻橫空出世,與“辛吉飛”的短視頻和大家的情緒產生了當量巨大的化學反應,引爆了人們關于食品安全的脆弱神經和食品添加劑的憤怒情緒。
視頻是一位網友在國外超市拍攝的,拍攝內容是外國超市售賣的海天醬油,其配料表并無添加劑,只有水、大豆、鹽、糖、小麥和蘑菇提取物。
于是,大眾情緒助推行為,行為反向影響情緒,海天醬油的“雙標門”事件開始持續(xù)傳播發(fā)酵,引起巨大輿情,并最終影響了海天味業(yè)的股價,市值遭受巨大損失。
有時,情緒比真相更重要
輿論開始發(fā)酵之后,海天醬油的“神操作”來了,此外還要加上一個“神隊友”。
首先說海天的回復,用網友的話說就是“不偏不倚踩在了雷點上”。
第一次,海天發(fā)布了一個嚴正聲明,表示公司所有產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及其標識,均符合國內相關標準法規(guī)要求,另外委托專業(yè)律師調查取證,追查惡意造謠者。
嚴正聲明的姿態(tài)不可謂不嚴肅,態(tài)度不可謂不明確。這樣的聲明,起到的作用一定是相反的,因為它幾乎無視了消費者對于國內產品是否雙標的質疑,而“嚴肅追責”傳遞出了過于強勢的態(tài)度,沒有給大家的情緒紓解提供哪怕那么一點點臺階和出口。更主要的是在輿情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在關注度最高且大家耐心窗口尚未關閉的時候,白白浪費掉了一次給大家做出充分解釋與說明的機會。
任何一個在正規(guī)超市能夠上架的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安全,以及合規(guī)合法都是最基本要求。你如果不合規(guī)、不符合相關標準,壓根就不被允許售賣,甚至可能觸犯法律。
就像董明珠曾經說過:國標是一個基本的門檻,你要是達不到壓根就不要生產銷售了,沒什么好說的,好的企業(yè)就是要追求更高的標準,做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法學教授羅翔說過一個更值得玩味的話,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如果一個人一直標榜自己遵紀守法,很有可能是一個人渣。
所以,從哪個角度來說,作為醬油行業(yè)的頭部企業(yè),強調自己合理合法這多少有點滑稽可笑。
第二次聲明雖然回應了添加劑并非雙標,但卻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太高,認為“雙標”將消費者與中國品牌企業(yè)對立起來,并影響了“中國造”的世界聲譽。這一次海天犯了一個錯誤,就是“中國造”和“民族企業(yè)”這類稱謂和評價,應該從別人的口中說出來,效果才好,而不是自我表述。即便是實事求是的自夸也是讓人不舒服的,何況是在此種語境之下。
而且一有質疑,就認為是有人要把中國品牌和消費者對立,這種扣帽子的行為只能是火上澆油。
第二次聲明當中,海天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產品不僅符合標準,很多產品是高于甚至遠高于國家標準的。而這樣的聲明無疑是慢了一步,被網友帶著節(jié)奏再提出,已經沒有人關注了。
有的時候,情緒比真相重要,這是處理公共輿情危機的時候必須面對的情況,就好像網友也會成為那個“我不聽我不聽”的人,毫無技巧的講道理,有時候只能適得其反。
很快有人提出關于醬油行業(yè)標準制定的問題,指出海天醬油很有可能就是主導標準的制定者之一。言外之意就是,這是典型的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了。
這當中,還有一位海天味業(yè)的“神隊友”出來站臺。中國調味品協(xié)會出來為海天發(fā)聲,但并不是說海天味業(yè)是一家多么優(yōu)秀或者值得信任的公司,而是站臺表示支持海天進行法律維權,進行起訴。
這位神隊友無疑是給這次“雙標門”事件加了一個大大的催化劑。追責起訴本就是最能挑動對立情緒的事情,而協(xié)會的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大家的雷點上交了一桶油,生怕怒火燒的不夠旺。
海天,本有更好的選擇
當然,很多說法都是事后諸葛亮,畢竟在遭遇輿情的時候,企業(yè)負責處理問題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人,是人就有情緒,委屈、憤怒、慌張都很正常。但這種情緒絕對不能傳導在企業(yè)和品牌的對外傳播上。
例如海天第一次的嚴正聲明,明顯是有憤怒的情緒底色的。但品牌公關對于自己的衣食父母無論如何是不該有憤怒情緒的。
其實,海天醬油本來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首先對于事件發(fā)酵的原點——辛吉飛的視頻,海天沒有必要產生敵意,不僅應該理性看待,甚至應該大加贊賞。因為“辛吉飛”的視頻揭露的是純粹的工業(yè)醬油,不僅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甚至是三無產品和假冒偽劣產品。
這樣的產品,不正是作為醬油龍頭企業(yè)的海天,應該大力打擊的嗎?
所以,對于事件起因,海天醬油應該以贊賞、歡迎、感謝,以戰(zhàn)友的姿態(tài)站出來,對辛吉飛表示肯定。同時表達出:這類產品也是海天醬油深惡痛絕的,并發(fā)布懸賞獎勵,讓大家一起監(jiān)督,海天還給予線索提供者重金獎勵。
這樣就是明確做出了切割,不要讓大家把“含有添加劑的醬油”與“全是添加劑的醬油”混淆;把“使用添加劑”和“濫用添加劑”混淆。
同時表達出自己的鮮明立場,對于濫用和違規(guī)使用添加劑的產品,以及那些假冒偽劣坑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的產品,海天一樣深惡痛絕,并且主動扛起醬油食品安全和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大旗。
然后,順水推舟做科普,要做好不同產品的解釋,為什么有的有添加有的沒添加?因為,有添加的醬油性價比高,滿足更多老百姓的剛需;無添加的醬油價格更高,算得上是改善需求。而且剛需和改善需求,無論國內國外,都有這樣的需求,也都有對應的產品。再之后就是大力宣傳自己的0添加甚至是更進一步迭代之后的創(chuàng)新健康產品。
爭論,添加劑之殤
這個事兒讓大家明白了,添加劑就在身邊,食品工業(yè)發(fā)展到今天,大眾對于食品添加劑的正視不是早了,而是晚了。
添加劑不是洪水猛獸,但是濫用添加劑惡果猛于虎。
太多廠家以符合國家和行業(yè)相關標準為名,對于添加劑的使用缺少敬畏之心。
首先關于“拋開劑量都是耍流氓”的說法,一個食品中的添加劑或許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大量、長期食用是否安全?對于老人和孩子是否安全?
曾經安全的添加劑后來被禁止添加,這種事情誰能保證以后會不會發(fā)生?
隨著大家對于健康的愈發(fā)注重,關注食品添加劑這件事,是大勢所趨,這次風暴的不應該也不會僅針對一個醬油品牌,畢竟我們還沒把醬油當飲料喝,但是飲料的添加劑可是絲毫不輸給醬油,所有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都應該成為大家關注的對象。
摧枯拉朽之下,或許會有一批企業(yè)和品牌倒下,但如果有更多更健康、更安全的企業(yè)與品牌站起來,這次添加劑風暴的意義,或許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