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餐盟研究
抖音、微信外賣強勢來襲?流量之王,降維打擊?平臺經(jīng)濟又要養(yǎng)肥下一頭“風口上的豬”?對于外賣商家而言,這個后疫情時代的第一個春天,將要成為巨頭廝殺下的漁翁獲利者還是再度長成待割的韭菜?這篇文章,我們淺嘮一下。
之前有報道稱,抖音將于3月1日上線全國外賣服務,目前已在北上廣三地進行內(nèi)測,字節(jié)跳動招聘官網(wǎng)也掛出了外賣品類運營經(jīng)理、外賣行業(yè)產(chǎn)品經(jīng)理等相關崗位的招聘。盡管抖音內(nèi)部回應稱關于3月1日外賣上線的報道不實,但有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目前餐飲行業(yè)內(nèi)有多個連鎖品牌,都已經(jīng)收到了內(nèi)測邀請。
近期,全國多地都出現(xiàn)了打著抖音外賣名義,招募抖音城市合伙人的邀請,這其中真假難辨,抖音官方也遲遲沒有給出正確的途徑和說法。在社交媒體渠道上關于抖音外賣新型騙局的貼子也逐漸增多。主角還未登場,群演已經(jīng)開始迫不及待要開始“割韭菜”了。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抖音生活服務”公眾號發(fā)布聲明提醒餐飲商家謹防“詐騙”。由此可見,上當受騙的商家不在少數(shù)。但抖音外賣只發(fā)布一則聲明,仍然解決不了代理渠道混亂的問題。只怕中小商家還沒來得及入局,已經(jīng)被割了一茬韭菜。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盡快公布清晰的代理政策,承擔平臺監(jiān)管責任。
除了抖音,微信也是不甘寂寞。最近微信試水“門店快送”小程序的新動態(tài),至此被貼上“微信下場做外賣”的標簽后話題熱度飆升。
抖音、微信的翅膀一扇動,外賣行業(yè)注定要被掀起一場風暴。但風暴孰大孰小,未必是一家巨頭就能夠決定的,多種變量恐將共同推動市場格局迎來一輪新的裂變與重組。
流量富礦,驅(qū)動抖音挑戰(zhàn)外賣紅海
根據(jù)國家信息中心數(shù)據(jù),2021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guī)模已達1萬億元,主要由美團和餓了么兩大外賣平臺瓜分,合計市占率超90%。
在市場近乎飽和的當下,抖音依然要造勢下水,可見急需在流量見頂?shù)臅r候進行變現(xiàn)探索。但有了流量做外賣真的就簡單了嗎?要知道外賣行業(yè),經(jīng)歷了這么多年來的刺刀見紅、內(nèi)卷廝殺,最終到底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ヂ?lián)網(wǎng)大廠們紛紛都想進來分走一杯羹,巨額試錯成本換回的卻是幾乎不見任何成效的苦果。
從曾經(jīng)的千團大戰(zhàn)到如今的格局,外賣市場還真不是誰都能玩得明白的游戲。美團、餓了么兩大巨頭在用戶習慣、餐飲商家資源、配送體系等方面均建立了足夠高的護城河,想要和這樣的對手過招,抖音做外賣的難度可想而知。更不要說外賣其實真的不算多么賺錢的一門生意,美團自成立以來,首次實現(xiàn)盈利要等到第九個年頭。美團尚且如此,其他大大小小的外賣平臺的狀況可想而知,吆喝的再熱鬧,也始終難以破解如何盈利的難題。
但是,這些困難似乎都動搖不了抖音做外賣的決心。前期靠廣告運營、直播電商,現(xiàn)在亟需進一步挖掘流量變現(xiàn)的潛力。
借前車之鑒,抖音外賣仍需穩(wěn)中求生
抖音這次入局外賣,除了有雄厚的資金和流量托底,更要從很多退場的大玩家那里吸取經(jīng)驗。
當初,百度、滴滴都曾高調(diào)進軍過外賣賽道,但卻因各自不同的原因最終敗下陣來。
2014年5月,百度外賣上線,最初定位于中高端白領市場,一開始確實做得有聲有色,運營資金充足,客單價高,一度穩(wěn)座白領市場得頭把交椅,在整個外賣市場的份額也逐漸上升到了第三的位置。
不過沒過多久,百度外賣就逐漸落于下風,被美團、餓了么雙雄壓制,最終百度高層只能忍痛選擇戰(zhàn)略性放棄,外賣板塊黯然撤場,百度也從此遠離餐飲江湖的血雨腥風。
滴滴外賣也同樣在一番猛烈的操作之后,在2019年2月,滴滴宣布關閉國內(nèi)所有城市的外賣業(yè)務。
與風風光光出道卻各自敗走麥城的百度、滴滴不同,抖音似乎更精明。早在電商剛剛興起的那個時代,抖音沒有一上來就和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大巨頭正面硬剛,而是低調(diào)潛伏,甘愿站在淘寶大哥的身旁,通過自身廣告形式為淘寶引流,以一波“以流量換技術”的路線,偷師學藝。
待到抖音跟著大哥學會了電商流程,有能力自建電商時,就干脆利落的將淘寶一腳踢開,開啟了直播電商的新時代,一舉將其他電商巨頭甩在身后。
這一招“扮豬吃老虎”讓抖音嘗到了甜頭,如今入局外賣行業(yè),抖音故技重施,又在2022年8月選擇與實力相對弱小的餓了么合作,此舉也在當時就被視作抖音進軍外賣賽道的重要信號。
與商家博弈,抖音外賣并非降維打擊
抖音做外賣,必須要清楚的一點是,外賣和電商一個顯性的不同在于配送的時效性,而這也將直接關乎到用戶的體驗度。
目前,雖然抖音外賣還未正式上線,仍以“團購配送”的形式提供服務,但據(jù)財經(jīng)網(wǎng)科技近期測評結果顯示,抖音上所提供服務的商家平均在10家左右,距離下單地點數(shù)百米到數(shù)公里間。有一位在數(shù)天前剛剛上線抖音外賣的商家稱,“不建議使用抖音外賣,因為很少有騎手接單。”
顯然,商家資源整合和運力體系搭建,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攻克的問題,抖音在開局階段,切莫過于想當然,需要最大程度上力求完善自身運營的成熟度,稍有不慎,就會讓自己陷入泥潭。
其實,不論是美團、餓了么還是正在入局的抖音,運營外賣,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斷打贏一場場與餐飲商家之間的博弈戰(zhàn)。
商家對平臺的依賴度,直接決定了平臺的生死,百度、滴滴也是紛紛在這方面最終倒下。
抖音做外賣,如果仍以信息流推送的形式給用戶種草,讓用戶產(chǎn)生沖動消費的欲望,進而點單的模式,可能就會有不小的問題。
要知道外賣訂餐的高峰期和用戶刷短視頻的習慣可能是有所沖突的。目前,抖音用戶活躍的高峰期是在睡前,而夜宵相比正餐,能帶來的下單量和客單價都會很有限,這就會造成中小商家對抖音外賣的依賴度明顯不如美團和餓了么。
抖音更大的挑戰(zhàn)在于模式創(chuàng)新,雖說在玩法上,抖音可以相對更加多元,例如借助達人探店或者商家自己做視頻等方式,讓商品和內(nèi)容出現(xiàn)在抖音信息流中,以種草的形式做外賣。
但這就要求商家自掏腰包去做“種草”包裝,這無形之中又讓商家陷進“想卷卷不動、不卷又不行”的尷尬境地,在這個過程讓商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雖然抖音外賣聲稱抽點為2.5%,但加上代運營的抽成、商家做視頻營銷的費用、以及高額的配送費,整體成本達到三成,這勢必會勸退相當一部分實力薄弱的中小商家。
結語
抖音入局外賣行業(yè),絕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包括美團、餓了么在內(nèi)的諸家平臺,都要面臨外賣餐飲市場的重重挑戰(zhàn),目前國內(nèi)人口紅利期已近消失,經(jīng)濟恢復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抖音需要拿出十足的耐心和決心,才有可能在外賣業(yè)務上收獲積極反饋。
而對于普通的商家而言,還是需謹慎觀望,尤其是小心一些打著抖音平臺旗號的第三方代理公司。這些操持話術,以幫助餐飲商家更好地抓住抖音平臺機遇為幌子,實際很大概率是拿流量畫餅來收割韭菜的宵小之流。正所謂,流量再多,沒有轉化都是枉然,對于平臺如此,對于商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