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貴酒店拼單拍照,豪車拼團租,高級包包拼團背……一群消費能力有限、卻又想要優(yōu)越物質(zhì)生活的女孩兒們,共同拼單奢侈品、酒店、餐飲,然后輪流拍照,包裝自己的“上海名媛”事件,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一周時間,卻仍然熱度不減。
人們似乎從中看到了茨威格小說中貧困的克麗絲蒂娜,盡管自己只是落魄的“社畜”,但當其身上披著錦衣華服,曾經(jīng)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高級衣衫、豪華飯店、乘車兜風盡攬旗下,一夜之間,毫不起眼、乏人問津的大齡剩女,就變成了儀態(tài)萬方、人見人愛的貴族小姐,吸引無數(shù)紳士為她著迷。
不過,克麗絲蒂娜畢竟有個富裕的姨媽,而“上海名媛”卻只是一群普通的女生。盡管大眾的聚焦點在于其拼單奢侈品的虛榮,但鮮少有人注意到“拼單”背后的邏輯,那就是,通過“拼”,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夠踮起腳尖,夠一夠更好的生活。
沒有人甘于過窘迫的日子。如果可以有一瓦避雨,一縷遮身,誰又愿意風餐露宿?而“拼”,恰恰為普通人開啟了一條向上的通道。
不能苛責女孩們,追求幸福生活,是人們對美好的向往!
事實上,在當前,“拼”已經(jīng)是大勢所趨:女孩子拼團代購,在享受高端商品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少浪費;家長拼單給孩子報學習班,人多學費就能打折。在當下,多人成團的拼單已經(jīng)形成趨勢,蔚然成風,走入尋常人家。
如果拋開伴著虛榮、奢望、消費主義的有色眼光,單純的看“拼”的問題,不難發(fā)現(xiàn),“拼”著買是性價比最高、接受度較廣、門檻卻很低的消費模式。
因此,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浮現(xiàn)出來。十年前的電商也是如火如荼,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響徹全國,線上購物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然而十年前,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名媛拼單?這里邊隱含著怎樣的趨勢和新變化?
PC時代,淘是主流
曾幾何時,電商的最大優(yōu)勢,是用一根網(wǎng)線打破了空間的局限,將線下門店“復制”到線上,在節(jié)省實體門店昂貴的租金、裝修、導購等硬性成本的同時,將商品的展示空間擴大到接近于無界,將渠道徹底打通。
而在PC時代,渠道是核心!
當線下門店和網(wǎng)上購物短兵相接,網(wǎng)絡技術帶來的便利、豐富與低價,讓線下門店的優(yōu)勢蕩然無存。
事實上,淘寶的崛起,恰恰是抓住了零售三要素“人貨場”中的最重要的“場”,圍繞著場,淘寶不斷擴大外延,乘勢而起。網(wǎng)購也逐漸取代線下消費方式,成為消費市場的生力軍。
本質(zhì)上來說,這和幾十年前,超市的出現(xiàn)取代了百貨大樓柜臺一樣。憑借豐富的產(chǎn)品和便捷自選的購物方式,就能夠滿足不少人的需求。
然而,PC時代的生態(tài)就是中心化的。搜索、門戶生產(chǎn)流量,淘寶來消費流量,但無論是搜索、門戶還是平臺本身,總是從一個中心到另一個中心,用戶只能被動接受。
同樣和超市一樣,淘模式本質(zhì)是“人找貨”的貨架式電商,其核心是“貨”和“場”。在平臺上,商家和商品依次陳列,只能被動等待用戶的搜索。消費者想要購買商品,必須在海量商品信息中自己進行篩選。
所以,長期以來,以淘為主的電商行業(yè),并不是從提供更好的商品組合、更好的服務、更好的用戶購買體驗的角度出發(fā),而是著眼于“膨脹”、“返券”、“限免”等等各種價格戰(zhàn)噱頭,無孔不入地刺激用戶。
對用戶來說,這些爭奪流量和爭取用戶的做法,其實都是信息過載。身體不動,腦子卻不能放松,海量商品供給過剩,讓消費者的注意力與購買力都已經(jīng)不勝負荷。這時候,幫用戶剔除繁雜信息,讓用戶自然而然的下單,將買買買變成一場社交之旅,誰就能贏得用戶。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到來,小屏取代大屏,新的機會已經(jīng)來臨。在手機屏幕小小的方寸之間,如何在龐大的信息轟炸下,主動給到用戶她想要的,激發(fā)并明確用戶的潛在需求,已經(jīng)成為用戶新的訴求。
移動時代,拼是需要
移動時代,人是核心,要圍繞“人”來布局。
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在線下,人流量大的地方會形成商業(yè)聚集地;在線上,龐大的“人流量”也支撐起一個又一個電商企業(yè)做大做強。
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社交是人的天然需求。當前,在網(wǎng)絡人口紅利接近飽和的時候,攔截流量、購買流量、提高轉化率的模式,已經(jīng)疲態(tài)盡顯,疲于應對,正在被擁有著社交場景和需求相互反饋的“拼”所迭代。
“拼”時代的到來,讓消費者能夠在社交中輕松購物。哪怕消費者自己不搜索,平臺也會“投其所好,送其所要”,主動把商品推薦給消費者,從前是人找貨,現(xiàn)在是貨找人。同時,通過社交,消費者能知道商品真正的評價和使用感受,不會被流量平臺的“刷單”所誤導。
“拼”的需求,就是以人和商品的高效匹配為核心的模式。簡單來說,“淘”的是商品,而“拼”則是用戶與用戶之間的溝通,這是最大的區(qū)別。
正如80后白領秦云(化名)所說,自從有了“拼”模式,已經(jīng)很久沒有去超市了,通過親朋好友的推薦,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彼此之間還能相互交流購買、使用心得。“我原本不知道我需要這樣的商品,拼單則讓我明確我之所需”,這就是拼的意義。
鮮有人知道,拼團的概念其實是源自線下。在傳統(tǒng)零售時代,人們經(jīng)常會呼朋引伴去逛“供銷市場”,通過“多人拼團”的方式,從市場經(jīng)營者手里拿到“量大從優(yōu)”的批發(fā)價。
而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拼單”有機會把“同好”聚集在一起,將人群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實現(xiàn)數(shù)量級的提升。這正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給零售帶來的新機會:以人為本、人來找人。
這其實也是社交的過程。沒有社交的網(wǎng)購就沒有靈魂。對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來說,購物如果沒有社交,是不可想象的。通過“貨找人”,讓合適的貨被主動推送到需要的人面前,同時,依賴社交裂變來不斷放大那些“被用戶需要”的商品流量,這是社交電商的一大亮點。
只有圍繞用戶,才能激發(fā)潛在需求。當前物質(zhì)已經(jīng)極大豐富,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缺什么、想要什么,但通過拼,潛在的需求會被極大地激發(fā)。
比如,生于北方的張磊(化名),此前并不知道南方水果蓮霧,在“淘”時代,需要自己主動搜索,“淘齡”10余年的張磊,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也沒能接觸到這種熱帶水果。但在“拼”時代,通過好友分享、大數(shù)據(jù)推薦等模式,張磊了解、品嘗了這種水果,成為蓮霧的固定消費者。
在這個過程中,用社交場景、算法理解并聚合消費者需求,為消費者推薦、定制合適的商品,“拼”模式挖掘了消費潛力。而對于工業(yè)制成品,拼則可以主動提出需求,通過反向定制,個性化定制的方式,最終得到“我的唯一”的商品。
當前,這種社交式購物已經(jīng)越來越普及,美團的“拼好飯”、肯德基百人萬人“拼團”等紛紛上線,可口可樂、百事公司和農(nóng)夫山泉等頭部企業(yè)也開始在中國市場布局社交電商。
“社交”二字在前,顧名思義,是以社交為內(nèi)核的零售方式,最終通過社交,完成“賣貨”。這是基于人們之間的“關系”,也是社交電商區(qū)別于其他電商渠道的地方。相比廣告,人們更愿意相信親朋好友的推薦。所以社交電商提供了一種環(huán)境,人們可以在這里社交,然后購買。
從根本上來講,拼單模式的本質(zhì)是通過“以人為主”,交互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單純搞低價競爭卻沒有社交場景和流量作為支撐,最終還是難逃“流量陷阱”。
在可預見的將來,可以看到線上零售迸發(fā)出更多由“淘”轉“拼”的跡象及創(chuàng)新。
由淘到拼,電商的“二次革命”
民國時代的林徽因們,不管《太太的客廳》如何出名,也不知“拼”為何物,這便是歷史的局限;普通人們更無法通過“拼”,來感受更美好的生活。
在現(xiàn)代,若非處于移動時代,上海名媛們也沒有機會拼單買LV。而名媛拼單,去除掉物質(zhì)的淺薄,抽絲剝繭,恰恰顯示出未來“拼”的趨勢。
僅僅在幾年前,年輕人還無法理解拼購,現(xiàn)如今,拼單已經(jīng)是不少人的日常,“真香”定理雖遲但到。
“淘”建立在源源不斷的流量基礎上,“拼”則依賴用戶主動性的萌發(fā)。誰是前浪,誰是未來,一目了然。
“一起拼”意味著分享和社交,意味著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拼團爆火的背后,正是消費者購物習慣的嬗變。當目的性極強的搜索購物已經(jīng)被厭倦,場景化和社交化的拼單購物正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席卷而來。
由淘到拼,實際上是電商靈魂的“二次革命”。今天的用戶對于自己的時間價值有了更高的估值,他們不想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各種低效的“淘”之中,而選擇更高效、更有趣的拼模式,這也是一種消費升級,意味著拼模式能帶給整體更多的福祉,減少了整個鏈條的浪費。
正如風投女王徐新所說,現(xiàn)在消費者越來越“懶”,懶就要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要享受生活,因此促進了很多創(chuàng)新。比如,不想做飯才有了外賣,不想關注和篩選,才有了算法推薦,這是抖音迭代微博,拼多多迭代淘寶的邏輯。
“我問了很多消費者,特別是拼多多的消費者,為什么老用拼多多呢?一個是說懶得搜索,想買東西,搜了出來一大堆東西還要看,還要想,有點累。抖音也是這個邏輯,以前曾經(jīng)很火的微博,微博要加關注,抖音關注都不用了,直接機器推薦,刷就行了。刷跟搜,兩個不同的動作,讓抖音獲得了平均95分鐘的時長。人們確定了,他們更喜歡讓機器來做選擇?!毙煨抡f。
也因此,主打拼單購物模式的拼多多,悄然在五年間積累了7億活躍買家。這也意味著,在中國,有至少7億人已經(jīng)成為了拼單購物的用戶。對于拼單,已經(jīng)從購物,變成一種需要、滿足和社交。
所有的新事物迭代都需要一個契機,春晚成就了微信支付,名媛拼單或能成就拼多多。安全、可靠、方便的支付手段,這個需求一直存在,春晚起到了助推作用。同樣,社交化的拼單,也是用戶和消費的需要,名媛拼單或許就是那個撬動的奇點。
總結
十幾年前,“淘”購物出現(xiàn)之時,顛覆了人們多年來的消費習慣。當下,“拼”以強勢的增長,再次宣告了新趨勢已然成型。
事實上,無論什么模式,“以人為本”才能走的更遠。用腳投票,始終是用戶至高無上的權利。
由“淘”到“拼”,趨勢正在加速形成。新的模式已經(jīng)長出強健的枝丫,生機勃勃且未來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