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的變化,是人體的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七情過激則可直接影響臟腑生理功能而產生各種病理。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中所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由此可見,人的思想情志與臟腑功能的平衡協(xié)調關系十分密切,因此通過情志調養(yǎng)不但可以療疾治病,還可以達到保健養(yǎng)生的目的。
手繪:羽墨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部分人群會患上強迫癥、抑郁癥、躁郁癥。那么,這類人群,如何結合自身體質進行情志調養(yǎng)呢?
傲骨女人攜手北京恩平中醫(yī)研究院推出【健康與美 吳用道來】中醫(yī)養(yǎng)生系列欄目,由北京恩平中醫(yī)研究院吳用院長主講,本期話題聚焦中醫(yī)體質調養(yǎng)之情志調養(yǎng),探討患有強迫癥、抑郁癥、躁郁癥的人群調養(yǎng)問題,以下為吳用院長主要觀點: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過,最需要情志調養(yǎng)的其實就是氣郁體質的人,這類人往往患有強迫癥、抑郁癥、躁郁癥等情緒類疾病。不過這些病都是西醫(yī)的叫法,在中醫(yī)思維里,這種情緒類或者叫精神類疾病的人多半有脾胃失調的問題。
情緒問題可以導致脾胃失調,而脾胃失調能加重情緒問題。從中醫(yī)角度,解決了以上幾類情緒類疾病的核心也是解決脾胃失調問題,同時配合情志調養(yǎng)。
“脾為后天之本”
以小孩子為例,我調理過一些小孩子,小小年紀脾氣很大,稍不如意就沖著家長發(fā)火。而且還動不動就哭,白天不肯吃飯,夜里也睡不踏實。這種情況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脾胃失調。脾胃不好,導致了體內陰陽失衡,才出現(xiàn)厭食、哭鬧等問題。調養(yǎng)一下,孩子脾胃恢復了,不僅脾氣會變好,胃口也好起來了,家長都跟我反饋說孩子吃飯好了,起碼不用追著喂飯了。
從中醫(yī)的角度看,脾胃功能失調,往往是由于情緒原因導致的。有些是父母導致的。例如:1.父母脾胃功能失調;2.父母關系緊張,經常吵架,孩子活在驚恐或壓力中;3.母親在受孕的時候受到驚嚇;4.母親受孕的時候當時內心不情愿(比如被強迫),這些情況可能都會造成孩子的脾胃失調。
不僅是孩子,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成人:我們常說“憂思傷脾”,這個“憂思”并不僅僅是指心情憂傷,如今坐在辦公室的白領階層都面臨“憂思傷脾”的問題,因為他們在工作中需要動腦筋,寫東西、做數(shù)據(jù)、定方案,不停地在思考,處理著繁雜的事務,這樣的腦力勞動其實都在“憂”“思”的范疇之內。
常常有些患者跟我說,工作忙不完,我通過觀察他們的脈象,往往也能發(fā)現(xiàn)他們或是心煩急躁,或者是處在焦慮狀態(tài)。我一般會把這句話送給這樣的患者“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脾為后天之本”,這一經典認知,與中醫(yī)的世界觀不無關系。從陰陽五行上來看,脾在中央屬土,地球上的萬物都生于土地,脾在人體中就像廣闊的大地一樣,能夠承載萬物,五臟六腑均以脾土為基礎而生長。
脾從進食的食物中提取人體所需“精微”?!熬ⅰ笔侨梭w氣血化生的物質基礎,脾氣的健旺可以使人體肌肉強健、正氣充足,增強抗病能力。
所以,脾在人出生后的整個生命活動中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保證人體健康的關鍵臟腑,是后天生長發(fā)育的關鍵。
我們都知道“脾主統(tǒng)血”,而女性的生理期也是人體血液的一種運轉形態(tài),與脾干系重大。脾虛者,血行不安,血流不暢,就有可能出現(xiàn)經量過小或過大,以及斷斷續(xù)續(xù)、淋漓不盡等月經失調的情況。
此外,脾主運化水液,若脾虛濕盛,濕濁就會下注下焦,女性盆腔內的器官組織就會首當其沖地深受其害,出現(xiàn)盆腔炎、盆腔積液、白帶增多、子宮肌瘤等婦科問題。
所以,脾虛是女人慢性病的根源。調理婦科,一定不能忘了人的后天之本:脾!
脾胃調理的重要性
脾就好比孕育萬物的土地,在貧瘠的土地上,生命肯定缺乏生機,同理,脾虛的人自然也是病弱的。所以說,遠離慢性病,應該多疏通脾經??梢造詈?、除濕、補陽等。
下面,我們通過三方面詳細說明脾胃調理的重要性:
1、久堵必瘀
中醫(yī)認為,初病在氣,久病入絡。垃圾毒素長時間堆積在體內沒有祛除,反復發(fā)作,就會導致體內氣血運行受阻,脈絡中就會有瘀堵出現(xiàn)。脾主統(tǒng)血,負責生成氣血、運輸氣血,脾經通暢了,新鮮氣血便能去往它該去的地方,疾病就會逐漸緩和。
2、久堵必虛
人之所以會得病,就是正氣不敵邪氣的后果,正氣不足,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虛”。如果垃圾毒素在體內太久了,邪氣必然會進一步損傷正氣,“虛”也就毫無疑問了。人體正氣源于水谷精氣,脾經通暢了,脾的運化功能就強了,水谷精氣吸收得就好,正氣就足。
3、久堵生痰/濕
脾氣虛弱,氣化能力也弱,代謝產物積聚體內,化為痰濕。脾經通了,脾氣足了,痰濕得以化解,身體自然就會慢慢變得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調節(jié)脾胃:
一是打開心結:要學會放松,要試著改變自己性格習慣,多交朋友和朋友交流,解開疑惑,聊聊使人開心的事情,要想辦法讓自己打開心結。
二是音樂調解:音樂具有精神效應、聯(lián)想效應和心身效應,是調節(jié)精神心理狀態(tài)的最佳手段之一。音樂的節(jié)奏、力度、旋律、和聲,可以不同程度地影響人的精神心理活動。特別是與人的生理節(jié)奏合拍,令五臟中和清安、氣爽神清的樂曲,可對身心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
三是養(yǎng)生功:俗話說身體的疾患“三分靠治,七分靠養(yǎng)”,這說明調養(yǎng)比治療還重要。如果我們每天能進行一定時間科學、有效的養(yǎng)生鍛煉,既可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又可防病保健,起到消除疾病、養(yǎng)生健體的作用。中醫(yī)認為,運用經絡健脾,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而人健康的根本也是保證血液一種快速運轉的狀態(tài),沒有淤血的堆積。
四是有氧運動:最最核心的是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愛好。適當?shù)倪\動,尤其是有氧運動,能夠促進氣體的交換,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證肝臟得到更多的氧氣供應。另外,適當?shù)倪\動還能消除過多脂肪對肝臟的危害,特別是對現(xiàn)在很多“小胖墩”來說,適量的運動是非常必要的。
五是飲食調節(jié):飲食對一個人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脾胃失調的人要飲食清淡、適量,避免高油高糖高淀粉類食物,這類食物身體很難運化掉,吃得太飽,也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大家可能會有感覺,如果中午吃得太飽,一到下午就會覺得犯困,會覺得沒有力氣。
六是遵循四季養(yǎng)生,簡單概括就是春養(yǎng)肝、夏養(yǎng)心、長夏養(yǎng)脾、秋養(yǎng)肺、冬養(yǎng)腎。以自然之道養(yǎng)自然之身。我們下一篇文章重點講,順應四季的情志調養(yǎng)。(文 / 傲骨女人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