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先生說:“有詩,就有了美的鑰匙”,茶亦如詩。
有茶,就有了慢的理由,有了美的氛圍。時光落在一杯茶里,焦躁得到治愈,疲憊得到安放……
——喝茶,是一種藝術,需要我們用身體和心靈去感受。幾千年來中國人對茶大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贊美,已經(jīng)達到了“以茶靜心,以茶養(yǎng)心”的境界。
那么喝茶為何會被稱為一種藝術?喝茶又有著怎樣的講究?
傲骨女人攜手北京恩平中醫(yī)研究院推出【健康與美 吳用道來】中醫(yī)養(yǎng)生系列欄目,由北京恩平中醫(yī)研究院院長吳用主講,本期話題從中醫(yī)角度,來談一談喝茶的藝術。
茶從何來?
相傳神農(nóng)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就正是碰巧咀嚼了茶樹鮮葉才得以化解,可見茶葉最早是用來治病的藥。
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問,一個人怎么可能一天中毒70多次,其實這里的神農(nóng)氏是一個氏族,并非只是一個人,神農(nóng)氏是中國的藥材老祖宗,他們的族人去品嘗百草,鑒別藥性,一日中毒70余次是有可能的。
回到茶的功效,在正史中記載的是,在西周時期,茶除了在保留了一方面藥材的身份之外,被當作了一種蔬菜食用,當然了,當時被吃的還是它這種未經(jīng)處理,不是現(xiàn)在這樣已經(jīng)晾曬好的形態(tài),是鮮葉子。
等到了漢代,情況稍微有了一點變化。百姓以煮茶為底湯,輔以各式佐料來消除茶的苦澀之味,也稱為“茶粥”。甚至后世的茶圣陸羽先生出版了一本茶界圣經(jīng)——《茶經(jīng)》,專講采茶烹煮之道。
手繪:羽墨
茶也在這時,正式進入中華文明內(nèi),給幾千年以來的中華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很喜歡《菜根譚》中的一句話: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大概是有閑福的表現(xiàn)。
再忙,也要抽出些閑暇時間,喝喝茶,看花開花落,觀云卷云舒。從花的一開一落、云的既卷又舒,體會到世事無常,平凡中的色彩,繁華中的悠哉,這便是種福氣。
喝茶需得閑,有空……還請多喝茶。一杯茶,一爐香,沒有瑣事擾心,只有安靜的環(huán)境,與平靜的心。
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焙炔柚拐Z,愛喝茶的人,寵辱不驚,靜而安,安而定,定而慧,慧而悟。
喝茶也是一種清福,清福并不那么厚重濃烈,而是一種淡淡的感覺。享受清福,如同秋日里喝一杯白茶,蕭索中多了些韻味。
慢慢會明白,人生也許自有枯榮,枯也隨它,榮也隨它。飲杯清茶,享當下清福,觀草木榮枯。這感覺,妙不可言。
日本人稱飲茶為“茶道”,其中更看重的,就是茶的修心養(yǎng)心正心的效果。
以平常心品清凈茶,以清凈茶養(yǎng)平常心,正如“心外無佛”一樣。靜坐時光、聆聽歲月,假日雖去,但有靜心,哪怕半晌之閑,也能體味匆忙的生活中一份難得的舒適。
以一顆平常心待人,待事。隨性知足,便是茶帶給人深遠的精神意味。
茶的養(yǎng)生功效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茶”一字,是人在草木之間,我們?nèi)似鋵嵤腔钤诓菽局g的,可以從漢字結構上去解讀“茶”這個字。
就像史書中記載的茶可以治病,正確的喝茶,對身體有益。
根據(jù)中醫(yī)基本理論,各種藥物都具有各自最基本的功能特性(即藥性),這主要包括:“四氣”、“五味”、“毒性”、“歸經(jīng)”、“升降沉浮”等。中醫(yī)專家就將從這四個方面來闡述茶的藥性。
“四氣”即寒、涼、溫、熱四種特性,也有稱為四性的。
“五味”,即甘、苦、酸、辛、咸五種味覺特性。
從“四氣”來分析,一般說來茶屬微寒,偏于平、涼。具有寒涼藥性的藥物一般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消暑、療瘡等功效,既然茶從總體上講具有偏涼的藥性,所以它應該具備清熱、解毒、瀉火、消暑等藥效潛力,這與茶的傳統(tǒng)功效基本相符。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若飲食中毒,或過食辛熱動火之物,導致咽喉不適,或長痘痘,或口舌潰瘍,其癥不重者,往往都會喝一兩杯綠茶,即取綠茶的清熱解毒之功。
從“五味”來看,茶的味以苦為主,同時也兼有甘的一面。如《新修本草》中對茶有“甘、苦、微寒、無毒”的描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對茶劇有“苦、甘、微寒、無毒”的記載。由此可見,總體上茶的藥性偏涼,同時也比較平和,適應性廣,無毒副作用。
然而,不同的加工方法、不同季節(jié)的茶葉、茶樹的不同部位等都將影響茶的藥性。相對而言,不發(fā)酵的綠茶性偏寒,完全發(fā)酵的紅茶性偏溫,半發(fā)酵的烏龍茶及后發(fā)酵的黃茶類、黑茶類的“四氣”處于綠茶和紅茶之間。
從另一個角度看,剛炒制出來的新茶,不管是綠茶還是紅茶,均含有火氣,多飲可使人上火。茶葉配伍成各種復方后,其方劑的藥性則因多種藥分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而變化萬千。
中醫(yī)理論認為,甘味多補而苦味多泄,由于茶葉以苦為主,同時具有甘的成分,所以茶葉屬于攻補兼?zhèn)涞男阅?。在茶的功效中,清熱、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膩、利水、通便、祛痰、祛風解表等均屬攻的范疇,而屬于補的功效有止渴生津、益氣力、延年益壽等。就毒性而言,茶屬完全無毒,也極少副作用。
在升降浮沉方面,總體而言茶葉也屬于多能兼?zhèn)?,它的祛風解表、清頭目等功效屬于升浮。而下氣、利水、通便等功效屬于沉降。從歸經(jīng)(對藥物敏感的經(jīng)絡或起作用的部位)方面說,由于茶葉對人體有多方面的活性,很難用一兩個經(jīng)絡或臟俯來概括,所以明朝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藥性解》中稱它“入心、肝、脾、肺、腎五經(jīng)”。五臟是中醫(yī)臟腑理論的核心。茶一味而歸經(jīng)遍及于五臟,可見它的治療范圍十分廣泛,安全無毒。
茶作為一味中藥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卓越的功效且無毒副作用,所以可作日常飲料長年飲用,能起到養(yǎng)生的功效。當然,正確合理的飲茶才是關鍵。
從西醫(yī)角度,對茶的養(yǎng)生和保健功效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降壓 兒茶素類是茶的特有成分,在茶湯中可與咖啡因結合而緩和咖啡因對人體的生理作用,適宜高血壓患者飲用。
2、提神 茶湯中,咖啡因與多無酚類結合成為復合物,茶湯冷后形成乳化現(xiàn)象。對宿醉未醒者有一定作用,故喝茶可使人保持頭腦清醒。
3、保健 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屬于堿性食品??蓭椭w液維持堿性,保持健康。
4、強心 茶葉中所含的咖啡因和茶堿,可直接興奮心臟,擴張冠狀動脈,使血液充分地輸入心臟,提高心臟本身的功能。
茶可以是飲品,可以是藥材,也可以是一種休養(yǎng)身心的生活方式。
喝茶: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春夏秋冬喝茶肯定是不一樣的,南北方也是不一樣的。
1)喝茶南北方有差異
北方?jīng)]有茶,只有少數(shù)民族喝奶茶。英國人喝紅茶也往里面加奶,他們飲食習慣是吃肉,要化積食。我認為中國人還是少吃一點肉,多吃一點五谷。東西方文化和人都有很大不同,西方人不做月子,但是中國人女人就要坐月子,月子里不能碰涼的東西,這樣才不會落下病,東西方人基因是不同的,西方人消化肉的能力很強,他們身體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也很高。
最近幾年網(wǎng)紅奶茶其實更應該叫飲料,加芝士、加奶、水果,那就不叫茶,叫飲料更合適。很符合現(xiàn)代年輕人的口感,也挺上癮。
2)喝茶因季節(jié)而變化
夏天北方喝點花茶,花茶不是茶,是花。中醫(yī)講求藥食同源,食用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的功效是不一樣的。所以花和茶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玫瑰花,茉莉花,那不叫茶,它是花,它不是草木之間長出來的東西。茶是不一樣的東西,所以花茶泡出來茉莉花就是茉莉花的味道,玫瑰花就泡出來玫瑰花的味道。
春夏喝綠茶,秋冬喝紅茶。白茶的話,一年四季都可以。
3)喝茶要講求時辰
一天中什么時間喝茶最合適?本來你要吃飯了,結果你喝茶,肯定不合適。上午9點~11點,下午3點~5點, 然后晚飯后喝一點,都可以。
4)喝茶因人而異
同季節(jié)、地域相比,喝茶更講求因人而異。不同體質的人喝不同的茶。從中醫(yī)角度人有九種體質,平和體質、氣虛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血瘀體質、氣郁體質、特稟體質這九種體質。
愛上火,喝綠茶;怕寒冷,就是手腳冰涼,這種通常為陽虛體質,最好喝紅茶,暖身養(yǎng)胃,別喝綠茶,那樣會讓身體寒上加寒。陰虛體質人喝點花茶和黑茶。龍井,鐵觀音都是綠茶,普洱茶是南方云南生產(chǎn)的,其它地方?jīng)]有,有生的有熟的,你說它是綠茶還是紅茶。普洱茶老茶能量比較大。
5)適合泡茶的水
泡茶的水有什么講究?用礦泉水,純凈水、山泉水,自來水都是可以的,以北京為例,北京的自來水堿味比較濃,燒開后上面還漂一些白色的東西,可以過濾一下。但是不要用井水,井水寒涼,且屬于死水,用來泡茶會過于寒涼,對健康不利。
泡茶也遵循,以自然之道養(yǎng)自然之身,燒開的水呀,加上了茶就是加了能量在里面了,不一樣的。
喝茶之六大“禁忌”
雖然喝茶有利于養(yǎng)生,但是如果不注意一些禁忌事項,也會帶來不良的后果。
喝茶要注意“六忌”。
1)忌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還會引起“茶醉”,表現(xiàn)為心慌、頭暈、頭痛、乏力、站立不穩(wěn)等,此外空腹喝茶亦會加重饑餓感,甚至導致休克。
2)忌喝燙茶
太燙的茶水對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較強。如果長期喝太燙的茶水,可能印起這些器官的病變。
3)忌喝冷茶
冷茶對身體有滯寒,聚痰的副作用。體寒的女性更不宜喝冷茶。泡好茶后及時喝完,如果喝不完應倒掉,不可放冰箱和隔夜后再喝。
4)忌濃茶
濃茶含有較多咖啡因,茶堿多,刺激強,易引起頭痛,失眠。同時還可以引起心跳過快,對患有心動過速、早搏和房顫的冠心病患者不利。
5)忌沖泡次數(shù)過多
多次沖泡就會使茶葉中的某些有害成分也被浸出,因為茶中的微量有害元素往往是在最后泡出。
6)忌用茶水服藥
茶葉中含有大量“鞣質”,可分解成鞣酸,與許多藥物結合而產(chǎn)生沉淀,阻礙吸收,影響藥效。俗話說:“茶葉水解藥”,所以千萬不要用茶水服藥。
喝茶這門藝術,讓人懂茶也要會喝茶。
泡一壺茶,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時光荏苒,歲月靜好。從茶的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文/ 賀靜涵編輯整理)